涂装废水处理系统启动是决定后续运行成败的关键阶段,需科学规划、循序渐进,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系统崩溃。启动过程应重点关注水质适应、微生物培养与系统稳定,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确保预处理系统先行投运
在生化系统启动前,必须确保调节池、混凝沉淀、气浮等预处理单元已正常运行。涂装废水含高浓度SS、油类和难降解有机物,若直接进入生化段,会抑制微生物活性或造成堵塞。应先通过物化处理降低COD、SS和毒性,提升B/C比至0.3以上,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合理选择接种污泥
生化系统启动依赖活性污泥“种子”。应优先选用处理类似工业废水(如化工、印染、制药)的厌氧或好氧污泥,避免使用老化或中毒的污泥。好氧段可采用市政污水厂脱水污泥,厌氧段则必须采用颗粒污泥或运行良好的厌氧消化污泥,以缩短启动周期。接种量一般为反应器有效容积的10%-20%。
三、采用低负荷、渐进式进水
切忌直接满负荷运行。启动初期应以低有机负荷(设计负荷的20%-30%)进水,逐步提升。可先用清水或低浓度生活污水进行水力调试,检查布水均匀性、设备运行状态。随后加入稀释后的涂装废水,每3-5天增加10%-15%负荷,密切观察系统响应。若出现pH骤降、DO异常、污泥上浮等现象,应暂停提负荷,查明原因。
四、严格控制关键运行参数
-
pH:好氧段维持6.5-8.5,厌氧段严格控制在6.8-7.5。涂装废水偏酸或偏碱时,需加酸或碱调节,避免冲击微生物。
-
溶解氧(DO):好氧池DO应保持在2-4 mg/L,过低影响降解效率,过高浪费能耗。厌氧段则需严格隔绝空气,维持ORP < -300 mV。
-
温度:中温厌氧需稳定在35±2℃,冬季应开启加热系统,防止低温导致菌群失活。
-
营养比:按C:N:P ≈ 100:5:1补充氮、磷,确保微生物营养均衡。
五、重点监控厌氧系统启动风险
若系统含IC或UASB等厌氧反应器,启动更需谨慎。应监测VFA(挥发性脂肪酸)和ALK(碱度),VFA/ALK比值超过0.3即有酸化风险,需立即减少进水或补充碳酸氢钠。同时观察沼气产量和污泥颗粒化情况,确保产甲烷菌逐步适应。
六、加强水质监测与过程判断
启动期间需每日检测进出水COD、pH、DO、SV30(污泥沉降比)、MLSS等指标。通过污泥沉降性能、镜检微生物(如菌胶团、原生动物)判断系统健康状况。出水清澈、SV30稳定、原生动物增多,表明系统趋于成熟。
七、预留足够启动时间
好氧系统启动周期一般为15-30天,厌氧系统需30-60天甚至更长。切勿急于达标排放而强行提负荷。耐心驯化,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涂装废水的特殊水质。
八、制定应急预案
准备好应急药剂(如PAC、PAM、NaOH、NaHCO₃)和备用设备,一旦出现污泥流失、严重泡沫或系统中毒,能及时应对。
总之,涂装废水处理系统启动应坚持“预处理先行、低负荷启动、渐进提量、精细调控”的原则,通过科学驯化和严密监控,确保微生物群落稳定建立,为长期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