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化工废水处理中,生化处理工艺可能会遇到多种故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故障及其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污泥膨胀
-
原因:可能是由于溶解氧不足、污泥负荷过高或营养失衡(如N、P比例不协调)导致。
-
解决方法:增加曝气量以提高溶解氧水平;调整进水流量或增加污泥回流比来降低污泥负荷;根据需要添加氮、磷等营养元素。
2. 污泥上浮
-
原因:厌氧条件下反硝化产生的气体携带污泥上升,或是污泥老化、解体。
-
解决方法:检查并调整曝气系统,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定期排放老化的污泥;必要时加入絮凝剂帮助沉降。
3. 泡沫问题
-
原因:表面活性剂含量高、微生物过度生长、曝气过量等。
-
解决方法:使用消泡剂控制泡沫;调整曝气强度;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表面活性剂。
4. 处理效率下降
-
原因:水质波动大、有毒有害物质冲击、温度变化、pH值异常等。
-
解决方法:加强预处理环节,减少对生物系统的冲击;监测并调节进水pH值;保持适宜的运行温度;引入耐受性更强的微生物菌株。
5. 出现异味
-
原因:通常是由于供氧不足导致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下分解产生硫化氢等恶臭气体。
-
解决方法:增加供氧量,保证充足的溶解氧;优化通风系统以及时排除废气。
6. 沉淀性能差
-
原因:可能是由于污泥老化、丝状菌大量繁殖或者操作条件不当引起。
-
解决方法:适当排泥,维持合理的污泥龄;调整操作参数如溶解氧浓度、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等;采取措施抑制丝状菌生长。
7. COD/BOD去除率低
-
原因:可能与进水污染物浓度太高、微生物活性低下、营养缺乏有关。
-
解决方法:逐步提升处理能力,避免超负荷运行;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选择更有效的微生物群落或接种效率高的菌种。
针对这些问题,通常还需要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以便准确找出具体原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持续监控关键水质指标,以及定期维护设备,也是预防和快速响应这些故障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