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废水可生化性差是其处理的核心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产生的副产物。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含有大量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涂料生产,特别是树脂合成(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分子聚合物、未反应的单体以及中间体。这些物质分子量大、结构稳定(如含有苯环、杂环、长链烷烃等),微生物难以分泌相应的酶来将其分解,导致BOD₅(生化需氧量)很低,而COD(化学需氧量)很高,从而使B/C比值(BOD₅/COD)普遍低于0.2。
含有对微生物有毒害的物质:涂料废水中常含有苯、甲苯、二甲苯(BTX)、甲醛、酚类、卤代烃等有机溶剂和单体。这些物质不仅本身难降解,更重要的是对微生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和抑制作用,会破坏细胞结构或抑制酶活性,导致生化系统中的微生物无法正常生长和代谢,从而降低了废水的整体可生化性。
含有稳定的胶体和悬浮物:废水中混杂的颜料(如钛白粉)、填料、表面活性剂和残留的涂料颗粒等,容易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这些胶体颗粒带有电荷,相互排斥,难以通过简单沉淀去除。它们不仅自身难降解,还会吸附包裹大量有机污染物,形成“保护层”,阻碍微生物与有机物的接触,使得这部分有机物难以被生物降解。
成分复杂且波动大:涂料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批次更换频繁,导致废水的成分和浓度变化剧烈。这种水质的不稳定性会给微生物群落带来冲击,难以形成稳定且效率高的降解环境,也增加了判断和处理的难度。
综上所述,涂料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含量高、生物毒性物质存在以及污染物形态稳定,使得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难以直接有效应用,必须依赖强化的物化预处理来破解这一难题。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